Copyright 2006-2020 Powered by jcplating,广东杰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电话:188-2017-6170 李先生 | 备案号: 粤ICP备19136419号-1
电化学抛光是金属工件表面进行精整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工件作为电解槽的阳极,用耐电解溶液腐蚀的金属材料铅或不锈钢作为阴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并产生光泽外观的一种特殊的阳极过程。
电化学抛光可以作为金属镀前的准备工序,也可作为对金属件独立加工的工艺。如:模具型腔电抛光后可以增加硬度,降低粗糙度,减少摩擦因数;电子高频器件电抛光后可以降低高频损耗。对于难以用机械抛光达到要求及复杂的金属制品,电抛光更是显得重要。
电抛光过程中,工件表面发生如下反应:(1)阳极金属发生电离。以离子状态转移到溶液;(2)工件表面生成氧化膜;(3)气态氧气析出;(4)溶液中的其他物质被氧化,生成某种气体物质及其盐类。
从阳极反应中可以看出:电抛光时工件表面有氧化膜生成而使其表面钝化,但钝态的氧化膜在电解液中不断地进行两个过程——生成和溶解。从微观上来看,工件表面凹凸很不均匀,而且凸起处的金属表面较凹处活泼。再加上两处电流存在差异,凸起出的电流大,表面溶液更新快。所以这些都促使凸起处的金属溶解,最终使工件表面趋于平整并产生关泽。这种氧化膜理论认为,抛光是氧化膜的不间断生成和溶解完成。
目前对于钢铁件、不锈钢件、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等金属的电化学抛光,大都采用以磷酸为主的抛光液。其机制有人认为是阳极电化学过程和金属表面形成的磷酸盐膜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黏膜理论。
阳极溶液所产生的金属离子与抛光液中的磷酸形成溶解度小、黏度大、流动慢的磷酸盐,在阳极附近积累和吸附形成粘膜。这层黏膜的导电性差,在阳极表面分布不均匀,微观凸起处的黏膜较薄,而微观凹处的黏膜较厚。凸起处的电流密度大,阳极溶解快;凹处的电流密度小,阳极溶液缓慢。随着抛光过程的进行,金属表面变得平整而光亮。黏膜形成并附着在阳极表面,从而实行电抛光的过程就是黏膜理论的主要内容。